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考虑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建造的要求,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
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入门条件包括:①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②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③采用全装修;④装配率不低于50%。
3、【答案】: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①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②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③采用全装修;④装配率不低于50%。当评价项目满足入门条件,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
4、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及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5、江苏省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如下: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住宅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0%。住宅建筑(三层及以下的低层住宅除外)应100%实行全装修成品住房交付。
1、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施工是装配式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保证连接节点的性能是保证装配式结构性能的关键。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在施工现场完成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而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又是整个结构施工质量的核心。因此,所采用的节点形式应便于施工,并能保证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注意要点要从三个方面来讲: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 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生产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最核心的环节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性的模数以及模数协调原则。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关键在于集成化,不等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传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模式下进行装配化施工就是装配式建筑,真正意义的装配式建造只有将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和内装部品等前置集成为完整的体系,才能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优势,实现提高质量、减少人工、减少浪费、增加效益的目的。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考虑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建造的要求,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
5、一体化集成设计原则: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这有助于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并提高建筑质量。
6、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点 针对技术环节的问题探索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施工技术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必须满足设计、施工的各项标准要要求。其次,工厂及现场须制定完整的施工流程及工艺做法。再次,利用BIM信息化技术进行项目生产施工的管理。
1、具有一定规模的板栗园,必须合理规划道路系统。集约化栽培的果园,道路系统主要包括主路、干路和小路。主路要直接与外界相通,与园内生活区、库区等相连,并以最短路程贯通全园,便于果品、肥料、农资的运输。
2、附属建筑物与道路的建设 附属建筑物主要包括管理房、农具室、贮藏室、包装厂等,较大的果园配置冷库或冷藏设备。
3、.规划的时候千万注意的是房子的四角最好垂直。3.工业园规划最重要的是停车位置。合理安排车位。4.道路更重要,道路要尽可能大些。设计时问好甲方。因为多半要走大货车的。环行道路或回车道是必须的。没有停车,没有回车道的规划。这样的图纸施工后走车很麻烦的。
4、断深化已有的规划设计方案,反复推敲,优中选优,力求拿出一批高水平规划成果。要进一步明确各项目的功能定位,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切实提高产业聚集度。
5、在建筑设计方面,规定如下:顺于路以北的建筑物限高不超过30米,南侧则控制在18米以下,根据机场净空需求,部分区域可适当调整。整体建筑色调倾向于浅色系,体现出现代、简洁的风格。土地使用权期限为50年。
1、由于地块的限制,本案采取另一种设计思路:把方案定位为特定高收入人群服务的高端商业办公建筑,将商业和办公作为既独立又联系的综合体来考虑,并引入商业内街的概念。借此营造能够成功聚集人气、时尚高端的商业办公环境。在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综合体建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说,其主要设计为低层的建筑,但其每一层的建筑面积又较大,从建筑高度考虑在结构选型上主要选取框架结构,而较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3、与商业综合体结合的地铁站,在伸向公共空间、办公空间、私密空间的过程中,其流线的设计、空间的组织要形成非常系统的空间逻辑,并尽量做到不着痕迹,让人们能够自由选择,有清晰的空间方向识别感。通常来说,在建筑上会借助不同的语言增强这种识别感。
- 提升形象:超高层建筑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如上海的金茂大厦和新加坡的双子塔,它们提升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国际形象。- 生活便利:位于高处的建筑可以享受更好的景观,并且远离污染,提供较为理想的居住环境。集约化的设计也提高了生活效率,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
**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内部设施齐全,集工作、生活于一体,减少了交通流量,提升了效率,并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 **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提高投资效益**:超高层建筑的规模效应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配套设施的共享互利,极大地提升了投资效益。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水平。促进科技进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土木建筑工程学科中的各学科的发展,而且依赖于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进步。
**节能环保:** 高层建筑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并通过集中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劣势: **安全防火问题:** 超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面临巨大挑战,如烟囱效应、高空气流影响、救援设备限制等。 **交通拥堵问题:** 大量人员依赖电梯上下,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使用较不便利:超高层建筑里工作人员良多,要达到顶层乃至要在楼层中间换乘电梯。如果电梯呈现故障,给住户带来的麻烦更大。消防安全问题:发生火灾,高楼层就很危险。一是楼层太高难以逃脱,二是消防难度加大,增加救援难度。实用面积减少:楼房越高,楼房压力就越大。
Copyright © 2020-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KAIYUN体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